胜任感驱动自强,自驱力点亮未来 -ag亚博网站

 胜任感驱动自强,自驱力点亮未来 -ag亚博网站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30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胜任感驱动自强,自驱力点亮未来
文章字数:1900
  ◇华泰中学八年级数学组 黄秀红
  王校长在《培养孩子六感,增强自驱力》一文中讲到,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积极的期望,鼓励性的评价,成功的机会,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让孩子时刻有“我行,我一定行”的自我价值感。通过学习,我时常琢磨,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胜任感,提升他的自信心,增强他的自驱力呢?
  一条朋友圈的启发
  杨同学是七年级进的我们班。这孩子似乎是个典型的“刺头”:上课坐不住,特别喜欢转笔,讲起小话不停……各科老师进班最先认识的就是他。看着他各科十几二十分的成绩,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可怜,因为在学习上他无法找到存在感,不断地做这些小动作无非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杨同学他妈妈发的一条朋友圈:她在网上买了最新款自行车,需要自己对照图纸一点点进行拼装,孩子爸爸琢磨半天都没有头绪,他下晚自习后回家,却不到一个小时就拼装好了。这条朋友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骄傲和自豪,感染了每一个翻阅过的人,自然也包括我。我看着这条朋友圈陷入了沉思,何不借此机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呢?经过反复考虑,我在他妈妈的那条朋友圈下写了长长的评论,对杨同学发出真诚的赞赏。同时我还给孩子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表达对孩子能力的肯定,给他信心,让他相信自己有过人的才能。
  杨同学的妈妈配合得很好,晚上还特意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孩子今天自觉主动地在书桌前写了半个小时的数学作业。我在心里一阵喜悦和欣慰:王校长教育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成功教育,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实践证明,这招果然有效。
  循循善诱铸自信
  带着初战告捷的喜悦,我抓住机会帮助杨同学培养自信力,也就是点燃“第二把火” —— 积极的期望。
  第二天上课,我借着分享趣事的名义,在班里的大屏幕上展示了杨同学组装自行车的视频。看着一个个小零件在杨同学手上被神奇地拼装起来,变成一辆精美神气的自行车,同学们爆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各种赞美之词传来,让一向自以为脸皮很厚的杨同学都不自在的满脸通红。
  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诚挚的肯定和崇拜的眼神,对于一个几乎很少能得到表扬的孩子而言,实在是有些不知所措。我马上伸出大拇指为他点赞,并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他:“你是我见过的孩子里面脑瓜反应非常快的、恰好我又是最喜欢教这种孩子的老师,咱们来打一个赌,你现在跟着我学数学,不出半年,绝对可以由现在的成绩提升到五六十分,甚至变得更优秀。怎么样,敢不敢跟我打个赌?”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里也在打鼓:杨同学进班数学只有21分。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举起了事先准备好的赌约向大家展示,并且郑重地说:“我百分之百相信我的眼光,也绝对相信我的能力。如果你也相信我,小杨,我正式收你为我的特别弟子。在我的独家秘籍指导下,你绝对会有巨大的进步!”小杨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坚定地站了起来,郑重其事地接过赌约,庄重地写下了名字。
  爱是双向的馈赠
  “培养孩子胜任感的重要环节是要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针对杨同学的个性特色和实际情况,我单列了一份“菜谱”:课前个别的引导启发,课上适时的提醒、提问,课后坚持不懈的追踪、督促……
  渐渐地,杨同学手上的笔转得少了一些,他时常歪着头,眼睛紧紧盯着黑板,眼里有了疑问,有了深思;他开始跟着一起回答概念性的问题;上课十分钟的专注度,慢慢变成了一节课可以专注20至25分钟;同学们进行加深难度练习时,我对他进行基础知识的个别辅导……
  为了激励杨同学认真听讲,调动他的积极性,当他听一遍就懂的时候,我马上给他加分,并且约定,一周加满十分,就一票评优!这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每天的“一对一”他瞅准我有空就凑过来,还主动要求我为他“个性化”出题——因为只要我出题他解答的全对我就给他加2分。我俩之间慢慢有了默契,杨同学的“三性训练”可以做对的地方不再只是选择题,也不再只是简单的填空题,后来,大题第一问他也可以试着动笔了……他的数学成绩逐步提升,期中考试他居然考了76分!杨同学的自驱力在这样的进步中一点点被建立起来,他开始自发自主的学习。
  教书育人为信念
  前行的路上,杨同学变得越来越阳光。看着他,我清楚地知道,即使教育探索的路再困难重重,我也会依然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努力播撒一个个希望——无论它是花的芬芳,还是树的茁壮,哪怕只是小草的顽强,我也会悉心施肥,用心呵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者不正是应当怀揣着这样的理想而前行吗?
  王校长的《培养孩子六感,增强自驱力》引导我探索教育的奥秘与艺术,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是要努力让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胜任感驱动自强,自驱力点亮未来,杨同学在学习态度上的转变,正印证了那句名言:“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ag亚博网站的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