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为城市基础设施配上“数字身份证” -ag亚博网站
我市为城市基础设施配上“数字身份证” -ag亚博网站
|
ag亚博网站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21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让城市管理更智慧
我市为城市基础设施配上“数字身份证”
文章字数:452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陈飞 通讯员沈进飞)“目前,我市已完成基础设施数据编码总量2.34万,其中主城区2.3万,覆盖7个大类、24个中类、60个小类。”近日,市政务局抓紧为全市基础设施制定统一编码。
据悉,由省住建厅组织编制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代码编码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将于今年8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使用。《规则》是全国首个明确城市所有实体对象编码规则和分类框架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标准,是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最佳实践。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代码,类似人的身份证号,是城市实体对象唯一的“数字身份证”。《规则》将城市实体对象划分为13个大类、87个中类和332个小类,使城市实体对象编码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主城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相关建筑小类分类标记并编码。”市政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届时城市街道任何基础实体,哪怕是小到一个井盖、一个垃圾桶,都会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能更好保证城市各类对象代码的全生命周期唯一性,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ag亚博网站的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
网站地图